周定王十五年(前592年),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,晋国的执政大臣士会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。为了保证国内的和平稳定,并避免可能的内乱,他决定放下手中的权力,主动请求晋景公允许自己告老退休。士会不仅选择辞去中军将军和执政大夫的职务,还毅然推荐了曾被齐国羞辱、心中满怀愤怒的中军佐郤克,作为自己的继任者,担任新的晋国执政。
晋景公深知士会的高尚情操与忠诚,他也理解士会此举的深意,同时对郤克有些愧疚,因此答应了士会的请求,准许他退休并安享晚年。晋景公不仅让士会光荣退休,还按照士会的意愿,任命郤克为新的中军将军兼执政大夫,以协助自己管理国家政务。
与此同时,晋景公为了答谢士会的忠诚和贡献,提拔了士会的儿子士燮,继承了士会家族的卿位,并让他进入朝堂担任下军将军。这样一来,晋景公不仅表明了对士会的尊重,也通过此举加强了与士会家族的关系。
展开剩余74%士会刚刚退休,郤克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军事筹划,意图一雪前耻,准备发动对齐国的战争。郤克深知自己多年来受到齐顷公的屈辱,他的内心充满了复仇的渴望。虽然当时晋齐之间依旧维持着表面上的盟约关系,但齐顷公实际上背地里已经和楚国进行了多次秘密接触,意图联合楚国共同对抗晋国,以恢复齐国昔日的霸业。
齐顷公的野心愈发膨胀,然而,这一切却因楚国突然发生的变故而被打断。周定王十六年(前591年)春,楚国的强大君主楚庄王熊侣,在国势巅峰时不幸患病,最终因病去世。楚庄王的去世,意味着楚国失去了最有力的统治者,随之而来的是权力的真空和国内的权臣争斗。
楚庄王去世后,由于其儿子楚太子审年仅十岁,无法独立治理国家,因此楚国的辅政权被楚庄王的兄弟子重和子反所接管,他们协助太子审继位为楚共王。在这种局势下,楚国内部的贵族矛盾迅速加剧,尤其是芈氏王族与屈氏卿族之间的斗争最为激烈。屈巫(即申公巫臣),在面对子重和子反的压力时,不得不逃亡至晋国,并受到晋景公的重用,成为晋国的外交大臣。
而在楚国发生内乱的同时,晋国的郤克则抓住时机,计划发动对齐国的报复战争。这一次,郤克的心愿似乎终于得以实现,因为楚国的内乱和楚庄王的去世使得晋国的敌人暂时陷入混乱。与此同时,晋国的政治局势也在逐渐回稳,晋景公开始考虑采取主动进攻的战略,以稳固晋国在诸侯中的霸主地位。
经过一番深思熟虑,晋景公终于同意了郤克的建议,决定出兵讨伐齐国。晋国的武力在楚国发生动荡的背景下,已经不再受到极大的威胁。晋景公认为是时候对齐顷公这个目无尊卑、觊觎晋国霸权的盟友下手了。于是,晋景公率领晋国军队出征,并联合卫国组成联军,准备对齐国进行全面打击。
然而,让人意外的是,在这场即将爆发的战争中,郤克并未亲自随军出征,而是被晋景公有意留在国内,负责处理国家事务。这一决策让郤克十分失望,他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解,但晋景公的真正意图他此时尚未明了。
晋景公这一次出兵伐齐,虽然是在对齐顷公的挑衅行为进行惩戒,但他并没有选择彻底摧毁齐国的力量,而是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外交手段,迫使齐顷公低头认错。在面对晋景公的强大压力时,齐顷公最终不得不派使者求和,并亲自前往晋国进行面见。晋景公与齐顷公达成了新的盟约,要求齐国断绝与楚国的私下联系,并遵守晋国的领导地位。为了确保盟约的落实,晋景公还要求齐国将太子彊作为人质带回晋国。
这场军事行动虽然没有达到全面战争的规模,但却有效地提醒了齐顷公,晋国并非软弱可欺。而齐顷公也意识到,如果再继续挑战晋国的权威,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后果。虽然齐国暂时承认了晋国的霸主地位,但齐顷公内心并未真正服气,心中的争霸欲望依然未曾消退。
两年后,周定王十八年(前589年),齐顷公再度按捺不住野心,决定再次挑战晋国的霸主地位,率兵攻打晋国的盟友鲁国和卫国。这一次,晋景公决定不再与齐顷公讲和,而是立即调动晋国大军,准备进行第二次伐齐。此次出征的主将,正是之前被晋景公有意留下的郤克。对于郤克来说,这场战争不仅是为晋国争回尊严,也是为他个人复仇的机会。
晋齐两国之间即将展开一场规模空前、激烈异常的大战——‘鞌之战’,这场战斗将成为春秋时期最为著名的经典大战之一。
发布于:天津市顺阳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