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许多人眼中,古代的大臣只要忠心耿耿地侍奉皇帝,皇帝一定会赏识他们,他们也能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,享有善终。然而,实际上,从夏朝开始,帝王与臣子之间的关系一直复杂微妙。自秦朝灭亡后,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,很多大一统王朝的覆灭,都和皇帝身边的大臣,甚至是那些忠诚的臣子,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。
中国古代历史中,有一个人物尤其值得关注。尽管他为国家效力二十多年,作为忠臣深得皇帝信任,却在死后第二年,皇帝几乎将他的全族诛杀。这位人物便是霍去病的弟弟——霍光。提起霍光的名字,可能很多人感到陌生,但说起他的哥哥霍去病,几乎无人不知。霍去病无疑是汉朝最为出色的将领之一,甚至是古代最顶尖的军事人物之一。如果没有霍去病的成就和影响,霍光或许一生也只是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。
展开剩余76%霍去病的出身十分卑微,他的母亲卫少儿是一个宫女,而他的父亲霍仲孺对霍去病的成长并未给予多少关心。因此,霍去病自幼对父亲充满不满,但他一直是一个孝顺的人。当霍去病在军旅生涯中崭露头角,成为汉武帝最为器重的将军后,尽管他与父亲关系冷淡,但依旧为家庭提供了丰厚的财产,并帮助了自己的弟弟霍光。这些举动,无疑为霍光的未来铺平了道路。
霍光之所以能步步高升,与哥哥霍去病的帮助密不可分。霍去病将霍光推荐给了汉武帝,并且在自己去世后,霍光被托孤,成为辅政大臣。霍光最终升任大司马大将军,成为汉武帝死后的核心人物之一。尽管历史上有人认为,霍光之所以能获得大司马大将军这一职位,是因为他有了霍去病的庇护,但不可否认的是,霍光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智慧,也逐渐成为了汉朝政权的关键人物。
然而,霍光的权力引来了其他辅政大臣的嫉妒。在当时,上官桀、桑弘羊、燕王刘旦和盖长公主等四人联合,试图推翻霍光的权力,他们打着“清君侧”的旗号,意图篡位。然而,年仅14岁的汉昭帝刘弗陵清楚地识别了其中的是非,最终这四人中的两位辅政大臣被满门抄斩,燕王和盖长公主则选择自杀。霍光的权力并未因此受到影响,反而进一步加强。
随着汉昭帝的去世,霍光迎来了自己权力的巅峰。汉昭帝去世时年仅20岁,而且并未留下继承人,霍光选择了刘贺继位,虽然刘贺最终成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废帝,仅在位27天便被霍光废除,流放至海昏侯。而霍光并没有停步,在选择刘贺失败后,他再次选中刘询,即后来的汉宣帝刘询来继位。刘询聪明且审时度势,他深知与霍光正面冲突的风险,于是决定暂时依赖霍光,确保自己的地位。
然而,尽管刘询表面上表示对霍光完全信任,实际上他心里却极为忌惮霍光的权力。霍光的女儿霍成君在许平君怀孕时,通过权谋手段使其丧命,刘询没有追究,反而将霍成君立为皇后。这一切,刘询都选择了忍辱负重,直到霍光去世(公元前68年),才开始为自己的政权做打算。
霍光去世后,霍光的家族因其权力过大而变得极为傲慢,霍光的后人逐渐膨胀,甚至企图挑战刘询的统治。终于,在公元前65年,即霍光去世的第三年,刘询不再忍让,他开始对霍光家族进行彻底清算。霍光的后代被悉数捉拿,几十个与霍光有关系的家族全部遭到灭族,霍光的女儿霍成君也最终自杀。
霍光,这位曾为汉朝效力二十年的忠臣,最终却因其掌握的巨大权力和后代的狂妄自大,未能为自己的家族留下好的结局。霍光的故事也警示人们:即使是忠臣,即使是全心全意为国效力,权力过大也可能成为祸根,而后代的跋扈则往往会为家族带来灾难。
发布于:天津市顺阳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